今天一大早,
论坛就被一张表格“占领”了
小澄人民那叫讨论的一个激烈
闹!就是这张!
▼▼▼
同样的这张
▼▼▼
what?镇改市?
什么鬼?!
让我们先来仔细研究一下这张表格
▼▼▼
截至年,江苏省镇域范围内人口超过10万的镇共有99个,苏锡常地区占41个,几乎占据了江苏“特大镇”版图的半壁江山。其中人口20万以上的有26个,30万以上的有6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曾表示,特大镇是将来培育中小城市最重要的力量。但江苏特大镇数量众多,未来哪些人口10万+的特大镇最有可能率先加入“镇改市”试点?
别的地方不看(任性),就拿我们江阴来看:四大镇在列,分别是徐霞客镇、华士镇、周庄镇和祝塘镇。
这四大镇的总人口都远超10万,是的,具备了首要的“镇改市”条件。
意思是:江阴要变成5个市了?
江阴有望加入“镇改市”试点的镇
▼▼▼
一、徐霞客镇
徐霞客镇,是江阴市区域面积最大的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万,常住人口18万,年全镇工商开票销售.8亿元。
全镇交通便捷,锡澄高速、沿江高速分别设有璜塘、霞客两个道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徐霞客镇跻身于全国百强乡镇、全国投资环境百强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卫生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文化名镇、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年5月,被中央编办确定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全国首批四个国家级扩权强镇试点镇之一。
二、华士镇
华士镇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所在镇,总面积74.58平方公里,其中常住人口9万,外来人口10万,下辖27个行政村、2个居委。年,全镇实现工商营业收入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人均GDP达到25万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97亿元,继续保持江阴市、无锡市领先优势。年,华士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6.94%和13.44%。工商业开票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4亿元。三、周庄镇周庄镇,全镇总面积78.9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0万,其中新市民10万(年)。周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列江阴各乡镇之首。
现有三房巷集团、华宏集团、江东集团、倪家巷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工业开票销售额连续三年位列江苏省第一,荣膺“江苏名镇”之称,在全省乡镇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国乡镇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列第13位,是建设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江苏省卫生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阴市重点中心镇。四、祝塘镇祝塘镇总面积59.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公顷,拥有常住人口人,外来人口人,下辖12个村(社区)和1个省批工业集中区、1个无锡市级工业集中区,年地区生产总值68.08亿元。祝塘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江阴"四大古镇"之一,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年。
再让我们看看小澄人民怎么看的
▼▼▼
十来万人养一套政府机构,恐怕养不起。就算镇级市缩编,代价也是沉重的,而且体制会自我扩张。镇长直接升官市长!!!推广镇级市,只适合局部地区,譬如说直筒子地级市,镇一级管理责任远超目前编制下的能力。城乡一体化,完全打破城乡壁垒,才是就业人口以制造业、三产为主地区的合理出路。不看不知道一个镇都这么多人啦!不大可能的,这样财政供养太困难了。有可能像徐霞客镇一样强权扩镇吧,把一些权力下放到镇一级。乱套了,连村也要改市了,华西!无锡市江阴市华士市华西市。大家,好像都不太看好...
自年以来,“镇改市”就被不断提上日程。浙江省温州市龙港镇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二道白河镇作为首批试点镇,成为了“镇改市”的探路者。据报道,镇级(市)试点的目标是到年要形成制度和体系,在全国推广。
“那既然都不看好,为什么“镇改市”还要被推广?
其实,随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特大镇的发展逐渐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是这些特大镇负责人对工作难处的形容,而撤镇设市则成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条途径。
在专家们看来,镇改市对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有很重要的意义,推进步伐应该更快一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特大镇改市是稳增长、扩大民间投资很重要的抓手。同时,培育中小城市也十分有助于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解决他们“融不进大城市、回不去农村”的纠结。
从本地发展来看,如果“镇”改为“市”,其经济发展必然带动民生以及基础建设方面的发展。也可以在家门口帮助农民获得稳定的就业、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的生活方式
“目前特大镇发展难题不少?那具体限制在哪?
特大镇发展难题在于钱、权、人、地都不够。具体体现在:一是财权小,财政资金大部分上缴,与事权不匹配,建设资金、城镇化成本难以负担;二是事权小,比如执法权限等管理权限不够;三是“地权”小,土地管理权限小,建设用地不足;四是“人权”小,人员编制不够,难以吸引人才。
怎么改?“有序”!
一、撤镇设市不能走升格翻牌的老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认为,培育新生城市,不是简单的特大镇改市,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城市的新型管理模式,既要探讨具体设市的路径、模式,更要探索新型城市管理的方法。“不能走升格、翻牌、大幅度增加管理人员的路,这不符合中央改革的方向,必须要创出一条新型管理模式,要走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一定要提高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
二、镇改市不能一哄而起,要有序推进
加快推进改革绝非一哄而起,专家们特别强调“有序”二字。
历史上有过教训,上世纪90年代县改市之所以停滞了,就是因为改革一哄而起出现了一些虚假现象。
特大镇改市一定要根据特大镇自身的条件以及功能定位来综合考虑是否设市,中小城市的形成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起的是引导作用,要有序地通过强基、扩权、改制、增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步骤来逐步发展中小城市。
特大镇设市没有统一的模式,必须要遵循当地的发展规律,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来提升城市、城镇的生命力。
三、需要体制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镇改市体制上的核心问题是要思考等级化的管理体制需不需要打破,由于利益的固化,各级城市不同等级,导致改革的难度加大。
特大镇未来发展的核心不是等级色彩浓厚的“放权”问题,而是一个“还权”的过程,应该回归到城市的本质——建立城市间平等的竞争关系上来。是时候适当调整行政区划体制来适应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变革了。
南宁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