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纪事”由江阴市史志办主办
腊月初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儿。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扫房日、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
对于土生土长的江阴人来说,年前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年少岁月里醇香热乎的腊八粥。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同时,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重要的节日之一。
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十二月八日)大刹等寺,俱设无味粥,名曰腊八粥···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的记载。
旧时,江阴的一些寺庙也会在腊八节这天煮粥施主,以结善缘,并赠粥贫民,以示赐斋,相传食之可以祛病消灾。小编还记得小时候随奶奶在腊八清晨入附近寺庙讨“佛粥”,以求佛祖保佑。
《江阴县志》记载:“腊月八日杂果蔬为粥,曰腊八粥。”江阴地区的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通常用青菜、萝卜、胡萝卜、芋头、山芋、茨菰、赤豆、蚕豆、白果、花生仁、枣、菱、油豆腐、百叶丝等8种以上的杂果菜蔬,加新米熬成。
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既赋予了腊八节具体的内容,为节日助兴,又将各色蔬果熬于一锅,平添了几分生活情趣。
江阴媳妇冰心曾在《腊八粥》一文中回忆母亲:“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腊八粥粥稠味美,别有风味,且营养丰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作家王蒙在《我爱喝稀粥》提到腊八粥时,也忍不住赞叹道:“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敖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曾忆儿时腊八,腊八早上总会端着腊八粥与村上小伙伴比谁家粥里果子多,谁家的粥更香。在如今早餐越来越多元化的江阴,沿着碗沿吱溜一声,喝上一碗热乎的腊八粥,就不再是单纯的固定习俗,而是碗中渐渐有了一种对过去的缅怀味道。
▎内容由江阴史志办公室整理编辑
▲长按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yinshizx.com/jysms/1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