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桥校园红领巾寻访中国年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2056.html

红领巾寻访中国年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队员们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红领巾节约新‘食’尚”教育活动,英桥国际学校开展了“红领巾寻访中国年”系列活动。

01

舌尖上的中国年

江阴少工委倡导各少先队组织充分用好寒假时间,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寒假期间,五(1)中队的张妙妙、姜语涵、陈婧瑶三位寻访了手工艺人,观察、参与麦芽糖制作,开展了一场寻找甜味的旅行。

麦芽糖浆需要经过两三小时的蒸发变稠,再经过两小时左右的冷却,等到温度适宜就拽!何师傅取一片温度适中的糖块,一般重达十多斤,二十多年麦芽糖制作经验的他完全可以凭着经验确定最佳的拽糖时机,如果是做糖粒子,需要热一些,拽时速度快,红褐色的糖片在一次次的对折拉伸后渐渐变成泛着金色的糖条,再渐渐变白成为大家熟悉的颜色。

取下整团拉好的糖团,乘还热乎,再通过轻捋拉细到手指粗,用剪刀剪成7、8厘米的段落入玉米淀粉中,糖粒子(糖瓜)就算完成了。

队员们跃跃欲试,参与其中。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寻味之旅”,少先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1)中队

02

指尖上的中国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便是贴春联。除夕当天,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据了解,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作为每年过春节百姓喜闻乐见的祝福形式,春联流传了几千年。每到春节,百姓都希望来年有个好心情、好收成、好生活,借助春联来祈愿、表达祝福。对联文化不仅是国粹,更是比较精华的文体形式,很接地气,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我和爸爸妈妈没有回老家过年,留在了江阴。小年夜我们全家一起来到超市挑选春联、窗花,来到超市一股浓厚的过年气氛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春联、窗花、灯笼映入眼帘,让人眼花缭乱。站在吉祥之门感受一下牛年的味道。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往年的春联都是爸爸贴的,今年爸爸却把任务交给了我。我早早做好了准备工作,从春联的包装袋上找到了春联的顺序,又从网络上找到了春联上、下联怎么区分位置。一切准备就绪,我把春联的反面贴上胶水,开始贴春联。第一次贴春联不仅完美地完成任务,还学习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常识,真是一举两得。我希望每个节日都充满快乐,从快乐中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

日月更替,时光如梭。春联里饱含着浓浓祝福与喜庆祥和,是过年最美的一道风景。希望疫情早日散去,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五(3)中队黄天瑞

六(1)中队

03

足尖上的中国年

今天过年不一般,因受疫情影响,我们全家坚持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不给国家增添负担。自我懂事起,还是第一次留在江阴过年呢,虽说两岁就随父母来江阴了,但是父母平时工作也很忙,很少带我出门,所以我对大江阴的一些历史文化还只是模模糊糊的,刚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让爸妈带我到处转转,多了解了解江阴的历史文化和一些名胜古迹。

正月初二,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我们还邀请了爸爸的领导—江阴本地人张伯伯,与我们同行,做我们的导游。在张伯伯的带领下,我们先后游玩了中山公园,黄山炮台,兴国塔。一路上我们边欣赏美景边认真地听张伯伯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江阴市”,简称为“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座滨江港口花园城市。江阴位于中国华东,江苏省南部,东接张家港,南临无锡,西连常州,北对靖江。江阴市历史悠久,有年建置史。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江阴表江南。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忠义之邦”之称。江阴原属吴地延陵,晋朝置暨阳县,南朝梁为江阴郡,宋朝时为两浙路十六府之一江阴军兼全国八处市舶司通商口岸城市之一,历史上有年为郡、州、军、府治,元代由江阴路总管府降为江阴县,明清两代属常州府。

1、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初年,名为万春园,明代更名为清机园,清兵入城后变废墟,重建,名季园,年太平军入侵后再毁,年再重建,名寄园,年改名寿山公园,年更名为中山公园。中山公园,原为江苏学政衙暑遗址公园,园内许多建筑物、构筑物的造型均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色,这里建有“荷花厅”、“永慕庐”、“学政区雕塑广场”、“中山纪念塔”和水溪项目等景观。孙中山先生在年10月来江阴视察时,曾提出“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口号,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民国19年更名为中山公园,从年沿用至今的“中山公园”的名称,现有孙中山先生纪念塔,为民国25年南菁、励实两校学生会重建,塔高5.40米,塔座有7棵石柱穿链卫护。

2、黄山炮台

春秋吴国已在此筑烽火台,南宋在此驻防,明朝配大炮11座防备倭寇入江,清代为防外舰入侵而增筑炮台。江阴要塞有江上雄关之称,抗战爆发之前,要塞防务增筑堡垒,增设炮台和守军,有黄山、东山、西山、鹅山、萧山等多个炮台。

年,中日两军在黄山炮台周围展开海空大战。江阴海战中炮台设施和防御工事大部分被摧毁。年,江阴要塞七千名官兵在炮台总台长唐秉琳的率领下举行起义。

3、兴国塔

兴国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年),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元至正年间遭毁坏,明正统年间修复,塔身增为九级。年,兴国塔遭火焚,塔内架木及顶毁,砖砌塔体依然傲立。年,兴国塔旁边的太平兴国寺大殿及东西僧房毁于战火。年,直奉军阀混战,兴国塔塔顶受炮火击中遂成钢笔尖形,又称文笔塔。现兴国塔塔身存八级,高42.22米,塔底层直径10.7米,每边宽4.54米,六级以下仍为宋时原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天的时间仓促又充盈,感谢张伯伯的用心讲解,让我对大江阴又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像看了一场江阴历史的电影,内心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大江阴,您真牛啊!

六(2)中队候熙瑞

04

记忆中的中国年

过年了,听大人们说,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不如以前好玩了。于是,我便问起了以前的中国年。

爸爸告诉我,以前他还是个小孩子,每逢春节,最喜欢干的就是赶庙会,看舞狮了。那狮子做得非常逼真,血盆大口,牙齿似乎闪闪发光,红色的身上雕金画彩,似乎活的一样。舞狮的人将身子套进去,只剩镶着金边的红裤腿。那头雄狮蹲在地上,一动不动,时间仿佛静止了。它的眼睛不停地眨巴,似乎等待着什么。可是,当风吹动它的毛发——“叮叮叮”它颈上的铃铛晃动了,“咚锵、咚锵”锣鼓声响了起来。它动了,似乎将全身蕴含的力量全部激发了。“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脚步似地动山摇,那速度似闪电疾风,发出的气势似要扫平世间万物!这扣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扉,冲啊,这是在场无数人的心声。但它又停下了,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似乎再酝酿着什么。“嘭嘭嘭”锣鼓的声音更响了,似乎在为它鼓劲。突然,它立起来了,后腿着地,撑狮头的人站在了撑狮尾的人的肩上。啊,它跳起来了,一下、两下、三下,身体直直地立着,似乎想冲破云霄。忽然,它在地上打了个滚,继而四肢着地转了起来。起初,狮尾不动,在原地转,而撑狮头的人围着狮尾不停的跑圈,似一个大摆锤,带起阵阵轻风。所到之处,无人敢挡,空出一大片。过了不久,狮头狮尾一起转了起来,狮皮飘转着,几乎要露出里面的人。它先是停了下来,狮皮便又服服帖帖地披下来,盖住里面的人。接着,它又立了起来,转了起来,似一个巨型陀螺,永无停歇。忽的一下,它后腿一蹬,“咻”的一声破空声响起,它似一枚离铉的箭,直指高空。阳光下,它闪闪发光;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它火红的躯体下有一股沸腾的血,一颗火热的心。舞!舞!舞!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宣泄!舞出了新春的活力,舞出了美好的祝福;更舞出了精彩的人生,灿烂的文化。它来了一个漂亮的后空翻,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是那么神圣,似仙兽下凡。然而,它并没有落下,威风凛凛的狮头一抖,发出山崩地裂般的巨吼。它奋力一跃,向高空扑去,犹如饿虎扑食,猛虎下山,就差一点,它离那个绣球,就差一点。这时,绣球落下来,它也头朝下扑了过去,近了,更近了,它张开山洞般的大嘴……它头朝地,滚了一圈,然后站起来,缓缓张开嘴,在那大嘴中,赫然躺着那个绣球。此时无须言语,回答他们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听——暴风雨般的掌声,无数人的心砰砰的激荡声。

讲完了,爸爸一脸神往,而我的心中,似有一股洪流不断翻涌。这就是爸爸记忆中的年的味道。

五(3)中队张欣楠

传承中国味,喜迎中国年。年,让我们一起焕发新活力,踏上新征程,撷取新收获,开启新篇章!

各班班主任

华敏杰

德育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yinshizx.com/jyshj/17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